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科技見談] 所謂的創新設計跟研發



濫觴
2013
年從微星來到海邊,一個是品牌廠一個是系統廠,
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前者我玩的是Androidapps開發;後者是Embedded Linux system.
而海邊系統廠做的是車電卻是像手機一樣的產品--BMW Smart key,而微星跟海邊最大差別在於自有品牌與知名汽車品牌的周邊微星是主打後裝市場,海邊打前裝市場。先介紹產業鏈,稍後介紹好好介紹。

所謂產品生命週期
一個偉大產品的誕生通常由需求設計與創意發想投入,通常產品是為了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並為生活帶來便利性
需求一但有了,研發人員會由硬體跟軟體去討論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技術及模組來解決問題,智慧裝置通常如此,但也有些研發工作是工業設計或是機構設計人員先啟動

基本上考量的是製造模式 : 是OEM還是ODM
一旦選擇平台以後,由硬體去決定使用那些模組來解決,像是物聯網的產品因為連網,基本上需要Wify或是藍芽。決定好模組以後,我們需要看哪種平台能夠滿足裝載這些模組,像有些車用的智慧裝置需要CAN bus、我們需要提供原生CANinterface的晶片模組(SoC或是MCU/ECU)去確保每個模組都能夠裝載,一般來說一開始提出的規格較為高級,因為不知道後續會不會有更動或是新的需求等到量產階段(產品穩定以後)藉著物料EOL的契機探討替代料的導入緊接著是cost down


量產階段的稽核會是一段痛苦的過程,尤其是車規,若是消費電子則較為輕鬆,但消費型電子的產品開發週期越縮越短,以智慧型手機這個消費型產品來說從開始的一年到一年三個月到現在半年出一隻。



說到底,不管是OEM或是ODM模式,產品是要通過量產階段問世於世人才能證明其價值


但是在台灣這些量產之後似乎與我們無關只因為我們是代工的命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製造良率的高低與市場反應的再接單




耕耘再耕耘,進化再進化 從一開始的SPI 到中途進入產線看問題及解決問題,下一步則是弄UI(RMA & Issues fix)
我獲得了兩個領域的進展,但實際看來就是 技能點被點亂了,我索性靠著在產線等首件驗證的時間以及調教的那段日子 考了國際專案管理師的證照 -- PMP

PMP無法與工作結合,
接著又去做自動化測試(Python)從無到有個開發,跟德國客戶合作,後來則是導入正軌進行MCULinux Driver portingSoC底層及framework,因此我覺得是時候該把這些所學串在一起




設計轉角遇見創新

由於一直以來有一些創新的點子,因此我搞了一系列創新的side project
於是乎我現在是準設計系的研究生,即使現在看來依然有點艱辛
我想在此刻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做一個成功者的回顧,成功還很遠...
而是記錄我此時此刻的心境與心情,有朝一日我在創新設計與研發整合的領域搞些具創新創意的產品時,
像是在泥濘中玩耍的科技頑童,我能夠不忘初衷 -- 繼續地堅持下去

另一段路程的開始
創新 + 管理 + 研發 從來不是三個單一命題,而是一個複合命題,只是海邊沒有創新
如果要考量創新 就是物聯網或是汽車電子 加上 人因工程&人本設計--以人為本的命題
海邊不像3M有部門專門從事創新思考,我只能夠透過碩論要做什麼產品

所幸海邊的Package不停的在換,所以可以體會到不同公司的管理方式,然後思索其中利弊

海邊的願景只是找到Income,創新設計則是找到商機 找到新的獲利模式 翻轉國家的產業結構

然而這點在台灣很難達成,有錢的老闆們是代工起家 代工的沉默成本較低 但是機會成本也低很多

未來我會努力耕耘對於老人照護(長照)、智慧家庭(IoT)、對於使用者需求設計與分析&福祉設計,
把我疲於服務單一品牌客戶與企業 想回饋社會的心 創新設計 + 研發 這兩大主題組成的複合命題延續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